Point1.怀孕征兆
验孕最佳时间点为性行为后两周
多数女性发觉月经该来没来,就会怀疑是否怀孕了。受到体内荷尔蒙影响,像是疲累、腰酸、胃口不佳、频尿、分泌物增加等,都是常见的怀孕征兆。如想早点确认是否怀孕,医师提醒,市售验孕棒使用时机为性行为两周后。当验出两条线时,孕妈咪就可以到妇产科做进一步确认啰!除尿液血液检查外,医师还会藉由超音波来确认胚胎数量、着床位置、胚胎大小,并排除子宫外孕,让孕妈咪安心准备进入人生下一阶段!

三阶段重点营养素补充
怀孕初期(0 ~12周),最重要的营养素来自于综合维生素、DHA (鱼油)和叶酸。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说明,维生素B群能预防孕吐、维生素D可预防早产、子痫前症、妊娠糖尿病等怀孕并发症。DHA则对胎儿脑部、眼睛和神经发育都有好处。而怀孕中期(12 ~28周)所要补充的营养品和怀孕初期则是相同的。
至于怀孕后期(28 ~40周),随着胎儿体重快速增加,所需要的营养素也会更多,可再额外增加铁质、钙片、卵磷脂这三种营养素,铁质建议一天摄取的量是45毫克,钙片的摄取可减少手脚抽筋或关节疼痛的情况,对于胎儿的骨骼发展也有帮助,一天建议摄取的量为1,200毫克;根据国外研究,卵磷脂对于宝宝未来智力发展会有帮助,也可以考虑补充。
Point3.体重管理
整个孕期增加10 ~14公斤为佳
医师提到,怀孕初期的体重,建议增加1 ~2公斤为佳;怀孕中期,建议体重增加每个月1.5 ~2公斤;怀孕后期则每周增加0.5公斤左右,整个怀孕过程体重上升10 ~14公斤都属正常。「以上所提的数字皆是建议的平均值,实际上,仍要根据每位孕妈咪原本的体重、身体状况、胎儿状况来做个人化的调整。妈妈的体重其实与胎儿的体重无太大关连。胎儿发育得好不好,主要以吸收状况来判断。」
医师提醒,孕期的体重控制相当重要,如体重太重,有可能导致巨婴、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肩难产、产后大出血、宝宝低血糖等风险;而体重太轻,则容易造成早产、宝宝体重过小、营养缺乏、产妇生产时体力较差等问题。
Point4.用药
A、B级为孕期安全药物
最新的药品分级,已单独分类为备孕、怀孕、产后哺乳期间,并根据动物实验或人体实验再加以区分,但台湾仍参考传统方式,将药品分为A、B、C、D、X等五级。医师提到,孕妇能使用的药物为A及B级,C级则必须权衡好坏(益处大于坏处)才能使用,而D和X级除了有机会导致畸胎外,对孕妇也有致命风险,因此,禁止使用。

Point5.产检
产检次数从10次增加至14次
面对新生命的到来,产检更是孕期不可或缺的重要大事。行政院为打造安心怀孕友善环境,自2021年7月起,除产检次数从10次增加至14次、将过去自费的妊娠糖尿病筛检纳入补助、更新增贫血检验与2次超音波检查,让怀孕过程更加安心。此外,未纳入健保的新住民孕妈咪,也能享有相同的扩大产检服务。
随着科技进步,自费产检项目推陈出新,孕妈咪该如何选择呢?医师建议:第一孕期母血唐氏症筛检,透过超音波及抽血除能了解胎儿唐氏症风险外,还可早期发现胎儿是否有重大结构异常,如果预算许可,亦可选择非侵入性产前染色体检查(NIPS); 而到怀孕20周左右,可选择高层次超音波检查胎儿细部结构,另外,34岁以上的孕妈咪,除国健署补助羊膜穿刺检查外,也可再加测羊水晶片,以进一步筛检更多微小基因缺失疾病,掌握更多胎儿健康的讯息。
Point6.出血&胎动
如有不适尽速回诊
医师表示,怀孕期间的出血原因相当多,初期如胚胎着床不稳或胚胎状况不佳,中后期如早产征象、前置胎盘所致,如又伴随腹部疼痛,则有胎盘剥离的可能,需紧急就医。胎动是判断胎儿状况的指标之一,一般来说,胎动至少两小时10次,医师表示,观察胎动的原则在于「怕少不怕多」,倘若妈妈自觉胎动频率较少,可以吃点甜食暂时提高血糖、并休息增加子宫血液回流来刺激胎儿活动。如果这些做法效果不佳,则建议就医检查。

培养良好习惯以缓解不适症状
怀孕初期,不少妈妈深受孕吐所苦,医师提到,其实太饱太饿都容易引发孕吐,根据国外研究,孕妈咪可减少接触油烟,尝试清淡饮食、少量多餐等做法以减缓不适;症状较严重时,请医师评估开立药物。
随着胎儿一天天长大,孕程中后期时腰酸背痛、下肢水肿、便秘等症状会越来越困扰,医师表示,选择低跟、有足弓支撑的鞋子,能减轻下肢压力,睡前足浴、腿部抬高按摩,除日常补充钙、镁外,维生素B1、B6也能同步改善腿部抽筋。另外,最让孕妈咪觉得痛苦的便秘,医师建议,日常均衡饮食、多补充水分搭配适度运动,倘若还是觉得不舒服,可依照医嘱服用软便药,以有效提升日常生活的品质。
Point8.疫苗接种
确实施打百日咳&流感疫苗
怀孕期间的免疫力相对降低,确实施打疫苗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胎儿的最佳做法。医师提到,流感疫苗是孕期任一阶段都可施打,怀孕期间接种及出生后哺育母乳,可以减轻出生后6个月内宝宝感染流感的严重症状,以及减少宝宝感染风险;百日咳疫苗则建议约在28 ~36周之间施打,此疫苗施打约一个月后,抗体效果最佳,因此,最好在32周前接种,同时建议与宝宝的亲密接触者,如:爸爸、爷爷奶奶、同住家人等都要施打,「建议怀每一胎都要打百日咳疫苗,才能给每位宝宝最好的防护。」
Point9.产兆
规律宫缩、破水即准备待产
产兆指的是生产前的征兆,多半会在怀孕37~40周之间出现。产兆分为三种,第一个是落红,当子宫收缩,子宫颈在打开的过程中会有淡红色或咖啡色的分泌物,孕妇平均一周内会生产;第二种是阵痛,有效的规律阵痛为每3至5分钟宫缩一次,这样的痛不会因休息而有所缓解,且痛感集中在下腹部,整个肚子会有紧紧硬硬的感觉。第三种则是破水,会有无味、无色的水样液体从阴道流出,行走时持续会有液体流出。
医师建议,通常出现规则宫缩及破水,应立即至医疗院所检查,并将待产包带着,做好入院待产的准备。「初产妇收住院标准,大多是子宫颈开3分钟,阵痛每3分钟一次,而经产妇因产程速度快,有出现落红或是阵痛,就可赶紧至医院待产。」

孕中期就有乳汁产生
国健署建议,如果可以,产后妈妈尽可能哺喂母乳至少6个月,对母婴双方都有益处。医师提到,生产优先选择通过母婴亲善医疗院所认证的机构,以及到评鉴合格的产后护理机构坐月子,可提供妈妈产前充足且正确的哺乳知识,有助未来哺乳更加顺利。
医师补充,其实约在怀孕中期就会产生乳汁,有些妈妈甚至到了怀孕后期,用手挤压胸部就会分泌乳汁,「但因这阶段的挤乳动作,可能会引发宫缩而有早产风险,因此,不建议妈妈这样做。」这时,孕妈咪可以先准备好哺乳内衣、溢乳垫和挤乳器等相关用品,产后注意均衡饮食、热量补充和多喝水,保持愉悦的心情,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相信每位妈妈都有能力喂宝宝喝母乳。
2张产前必备清单
待产包
目前各医疗院所皆有提供部分用品,可先询问后,再依自身需求调整待产包内容。待产包须要有以下证件与用品:
证件资料类
.夫妻双方身分证
.产妇健保卡
.孕妇健康手册
.各项产前检查资料
妈妈用品类
.卫生纸
.免洗内裤
.看护垫
.产褥垫
.冲洗瓶
.盥洗用具
.束腹带(剖腹产使用)
.贴身衣物
宝宝用品类
.出院需要的包巾及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