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开山星云法师圆寂,荼毗仪式圆满完成后,弟子们在舍利灵骨中发现,数量多到难以计数的舍利子,外观清净白皙、光滑圆润,有珍珠般大小,但成因众说纷纭,部分医界推论与骨刺、结石有关,果真如此吗?

舍利是什么?传释迦牟尼火化舍利子多达8万余颗
舍利即为梵语中的遗骨之意,指佛陀的遗骨,佛陀遗体焚化后结晶而成的固体物,佛教认为舍利形成原因,是日积月累长年修持,功德昭著的自然成就,为戒、定、慧三学熏修成果。从佛教义理来看,舍利象征僧人苦心修行得来的福报,相传释迦牟尼佛涅盘火化时,留下舍利1石6斗,包含1块头顶骨、2块骨、中指指骨和4颗佛牙,另有8万4000颗珠状舍利子。当时古印度8国国王争相供养舍利,佛陀弟子难以应付,这正是佛教史上“八王分舍利”的典故。
用现代科学解释舍利子的成因,存在5种可能性
但从科学角度来看,可以整理出5种可能性:
1.骨头
人体骨头众多,且年老者常有骨刺,经燃烧后产生结晶现象,也就是舍利子结晶体。有学者发现,在遗骸火化过程中,骨骼中的碳酸钙与人体内盐类物质结合,就可能出现不同颜色、形状的结晶物。

2.牙齿
曾有人推断舍利子的来源应是人类的牙齿。
3.结石
有人主张舍利子是人体内的结石,如胆结石、肾结石等。
4.长期吃素
僧人茹素,摄取大量的纤维素与矿物质,人体新陈代谢后,可能形成大量的磷酸盐、碳酸盐等,沉积于体内,形成舍利子结晶体。

5.火化技术
部分科学家认为,若火化时温度控制在600度到1600度之间,骨头内的碳酸钙可能与之前摄取的多种盐类结合,烧结出陶瓷状结晶。
对此,星云大师医疗团成员、高雄长庚医院肾脏科权威吴建兴受访时表示,星云大师生前做过电脑断层,膀胱、肾脏等器官均无结石,也未有组织钙化问题,“这些舍利子应该不是他身体本来就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