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练习者常常有不服输的心态,认为自己一定有能力做到别人所能做的,而这样的心理正是造成身心伤害的关键。瑜伽不是竞技比赛,试想,有多少人是要透过练瑜伽去参加比赛呢?我们练习是为了比柔软度吗?不是的。既然瑜伽的含义是舒适、稳定,如果我们在练习过程中没有舒适、稳定的感受,就不能称为瑜伽了。带着平常心,保持愉悦的心情、轻松的练习,也是防止身体受伤的方法。

1. 一定要热身
在练习前做好正确的热身,是预防运动伤害的关键。练习前的热身部位不应仅局限于练习中会运动到的肌肉和关节,也应该关注到全身的肌肉和关节。除了身体上的准备之外,精神上的热身也很重要,进行瑜伽练习之前集中精神,从心理和精神上做好准备,可以帮助自己进入专注的状态,放松和静坐就是不错的选择。总之,正确且完整的热身是保护身体安全的关键。
2. 不能只针对某一部位练习
许多女性为了保持美妙的身材,只喜欢反覆练习某些特定部位的动作,如为了修饰胸部和腰部曲线,而不断做强烈前后弯的动作。如果只是常常练习身体的某些部位,身体各部位之间会失去连接的意义,例如,在练习身体后弯体式时,练习者只注意后弯时腰部的柔软度,却忽略了胸部的伸展、臀部的收缩、大腿前侧以及髂腰肌的伸展,如此会让腰部承担太多后弯的压力,进而造成腰部损伤。
有的练习者身体天生柔软,很多部位甚至有超伸的现象,在练习中只注意动作的柔软度,却没有使用肌肉的力量,而让关节承担了一切的重量,长久下来,身体的伤害会愈来愈大。这是很多身体柔软度非常好的练习者常感困惑的问题:为什么动作做得「很到位」,可是还是各种伤痛不止?建议这一类的练习者更应适当控制身体的柔软度,避免过分下压、扭转以及伸展,「控制」是防止受伤的保护措施。
身体比较僵硬的人,尤其是初学者更应了解适可而止、循序渐进的意义,千万不可硬拉。身体是个大家庭,每个部位该承担的工作强度是有限的,不应让某些部位工作太多,其他部位却长期休假;如此一来,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会失去平衡,在练习过程中也会造成更多受伤的机会。
3. 出汗≠练习效果
由于人的体质和身体状况不同,有的练习者在练习时会出很多汗,有的人却不会,究竟出汗好还是不出汗好?这也是很多练习者感到疑惑的问题。我们的身体有一个自动调整系统能控制体温,练习瑜伽时,身体会产生热能,因此会有发热、出汗的感觉,但因有汗腺多寡、粗细,代谢快慢等个体差异,所以出汗多,不代表练习效果就好;出汗少,也不表示练习效果就差。
皮肤是最大的排毒、散热部位,适当出汗当然是好的,但如果过分出汗,容易使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出现虚脱的感觉。而不出汗有可能是汗腺不发达所致,养成瑜伽或者运动的习惯,身体便能慢慢出汗。如果一点汗都不出,可能是皮肤的排泄功能出现不平衡,可以找医生询问、调理身体;持续运动和练瑜伽便能帮助刺激汗腺的排泄功能。
4. 最佳状态是安然保持一种体式更长时间
如果你已经开始进行瑜伽练习,请一定要记住,体式不是做愈多愈好。做少数的瑜伽体式,保持时间更长一些,听从身体的感受,远比在短时间内变换许多不同体式的效果要好。当身体稳定时,好的感受来自内心,真正的快乐与安宁也是来自内在,我们需要给内心多些体会的时间。一个熟练的瑜伽练习者不一定能做很多动作,但是能安然地保持一个体式更长时间,要记得,瑜伽并不是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