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网-怀孕,母婴,早教,育儿知识大全

首页 > 生活 > 百科知识 >

胸部越大的人,罹患乳癌的机会越大?医师破除乳癌常见5个迷思!

时间:2023-03-14
    「乳癌」是国人女性癌症发生率第一位的癌症,根据登记资显示每年有超过一万名以上的女性罹患乳癌,新增病例数为14‚856位,相当于平均每36分钟新增1名女性乳癌发生个案。其中,大约有超过七成的乳癌发生在45~69岁的女性。虽然乳癌好发于中年以后女性,不代表乳癌就与年轻女性无关,也强调「乳房健康」不论对哪个年龄层的女性都非常重要!

胸部,越,大的,人,罹患,乳,癌的,机会,越大,「,
 
    事实上乳癌并不可怕,只要在早期发现,透过正规治疗乳癌的整体治愈率可高达85%,第0~1期个案还可高达95%以上。不过根据国健署统计资料可发现,乳癌死亡人数却高居女性主要死亡癌症第三、四位,且标准化死亡率还有逐年成长的趋势。沉彦君医师指出这样的结果,可见国人女性对于乳癌筛检仍然不够主动积极!除此之外,她也分享过往遇过不少女性朋友因对于乳癌认知不足,甚至有错误的观念,导致错失早期发现的机会,也整理5个关于乳癌的常见迷思与民众分享。
 
迷思一:乳癌都是中年后才会发生的癌症,我还年轻可以先不用检查
    正解:错!事实上乳癌有年轻化的趋势,沉彦君医师分享就曾遇过年仅22岁就已罹患乳癌的个案。建议女性从20岁开始可安排自我触摸检查,并搭配每1到2年一次乳房外科理学检查及乳房超音波检查。
 
迷思二:胸部越大的人,罹患乳癌的机会越大
    正解:错!乳癌与乳房大小一点关系都没有。沉彦君医师分享曾遇过一位女性朋友就是自认胸部太小,罹患乳癌的机率很低,所以都不需安排乳房检查。直到45岁那年到北投健康管理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医师建议可将已符合资格的国健署补助乳房X光摄影纳入这次健检行程当中,她心想不需另外付费就接受检查,却意外发现乳癌第一期。
 
迷思三:乳癌跟家族遗传比较有关系,我没有家族史,乳癌跟我无关
    正解:错!除了乳癌家族史,乳癌相关的危险因子还有很多,包括有年龄(年龄越大乳癌发生率愈高) 、初经来得太早或停经太晚、肥胖、抽烟饮酒、未曾生育哺乳、超过30岁才生第一胎、偏爱吃高油脂食物、日常生活长时间接触环境荷尔蒙(化妆品、杀虫剂、药物、塑化剂)等都可能使罹患乳癌的机率提高,所以所有的女性朋友都应该要主动为自己安排乳癌筛检。
 
    有家族史的病患比例也并不如一般民众想像的多。根据国外的统计,乳癌病患其一等亲(母女姊妹)有乳癌病史约占13%,有家族史的人也不可因为比例低就忽略检查,别忘了乳癌家族史就是一个重要且确定的危险因子!
 
迷思四:乳房检查超痛,所以我检查过一次没问题就不用再做了
    正解:错!虽然乳房X光摄影为了要让乳房检查精准度提高,检查过程中会造成些许不适,但不适感时间其实很短,才不到1分钟。沉彦君医师指出不管是哪一种疾病,健康检查的用意是帮助有机会提早发现早期病灶,才能够及早接受治疗,使疾病对健康危害降到最低。但不能够把一次的检查结果当作鉴定一生的身体状态,可能因年纪增长、环境暴露或个人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都会造成身体健康的变化。所以想降低乳癌的发生风险,最好的方法除了不抽烟、不喝酒、饮食均衡、培养运动习惯之外,定期筛检也相当的重要!定期安排乳房筛检,才能更有机会避免错失黄金治疗时机。
 
迷思五:我都会自我检查,都没有发现硬块,所以我的乳房很健康
    正解:错!乳癌依照病理的分类不是只有一种,不同的乳癌类型或是不同时期的乳癌症状表现都会不太一样。要注意的是乳癌的表现不只有硬块而已,还会出现如乳头或周围有皮疹或发红、一边或两边乳房大小或形状产生变化、乳头外观出现如凹陷等变化、乳房不适或搔痒、乳房颜色改变、乳房短时间内出现尺寸改变、乳头皮肤脱皮、乳房增厚或肿胀等。
 
    也不用太过于惊慌,因大部分的乳房肿块常常是良性的变化(乳房纤维瘤、乳房囊肿),但务必一定要尽快就医检查,安排相关影像检查,才能够清楚确定肿块的性质为何。若检查判定为良性,也务必依照建议做好后续追踪检查,因乳癌细胞在发展最初期时的影像外观可能与一般良性肿块的型态类似,后续追踪的目的就是不要错过任何可能的异常变化。

图文新闻

评论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