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生芮氏规模9.0强震,造成海啸、辐射外泄,媒体不断播放灾难新闻,引发民众焦虑、恐慌。面对不可抗力天灾,医师表示,灾后常出现压力症候群,半年内常有轻生念头,建议应持续观察半年,以免发生遗憾。

心悸失眠…忧郁患者加剧
日本天灾惨况持续放送,灾难感觉不断扩大,加重焦虑及忧郁感。振兴医院精神科医师严烽彰表示,遇到天灾,不少人出现惊恐、焦虑调适障碍,心跳加速、精神紧绷、呼吸浅快,睡不好、噩梦连连。尤其本身已有焦虑及忧郁情绪的人,容易将灾难与世界末日联想在一起,认为「下一个灾难就快轮到自己。」另外,少数忧郁症患者看到灾民痛苦,说自己也不想活,要代替他们去死。
我曾经历…唤起伤心往事
过去曾发生类似经验且危及性命的灾民,容易出现地震畏惧症,一旦看到相关讯息就紧张、恐慌,产生过度警觉。一般而言,灾难发生一个月内恐引发急性压力反应,脑海中不断涌现灾难影像,易唤起伤心往事,不过,7成民众皆能回归正常生活,只有约3成的人出现创伤后压力症候群,过度警觉、草木皆兵,一直被反覆情绪困扰。
轻生念头…多在灾后半年
「轻生念头多出现在灾后半年内。」严烽彰说,灾难发生时,灾民还处于高度惊恐情绪,每天三餐温饱都成问题,根本无暇思考失去亲人的悲伤,及辛苦一手打造的家庭破碎事实,因此灾后一个月内自杀死亡情况并不多见。约一个月、情况稳定后,生活逐渐步入常轨,这时候悲伤、寂寞、失落感全涌上心头,面对未来得一个人孤苦伶仃活下去,灾民容易出现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并爆发自杀潮。
倾听陪伴…等待时间淡化
「倾听与陪伴是灾后心理重建重要工作,才能走出伤痛阴霾、迎接新生。」严烽彰说,这时候须让受难者知道灾难已经过去,即使失去工作、家人与亲友,但国家会妥善安置照顾,自己非一无所有,并不孤单。大声说出来,想哭就哭,让时间慢慢淡化,或转移注意力、如积极投入救人及重建。必要时,使用镇静安神或助眠、抗忧郁药物,都可减轻压力症状。
转移焦点…参与团体公益
参加成长团体治疗课程,透过同样经验互动及同侪支持,让灾民感同身受,了解日子还是得过下去,必须正面看待,照顾活下来的人。另外,多运动或参与公益活动,也有助体内好的荷尔蒙释放;平时不妨做放松训练,或进行减低敏感演练,例如逃生或地震防灾演练,愈熟练就愈能降低害怕与不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