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真是当头棒喝!无论我们怎么想破脑袋去探究它是怎么发生、问了十万个为什么,它就是发生了。对很多人而言,当医师宣布罹患癌症的当下,肯定是非常震惊的,一直以来注意饮食、生活作息正常,却被告知长出了肿瘤!怎么会生病呢?癌症的不请自来,带给我们极大的冲击。从得知罹患癌症开始,无数的挑战便伴随而来,光是要理解「癌症」这两个字。

可能就有困难,联想到媒体对各类癌症不同样貌的报导、电影情节中癌症病人的痛苦与磨难、无法获知准确的存活机率、各式各样令人抓狂的不确定性、日常的工作、学校、家庭、经济都可能被打乱了步调……,挥之不去的想像和负面感受持续产生,因为我们的人生计划可能需「暂停」或什至「改变」,这种冲击一时之间会令我们感到恐惧和困惑,也会怀疑是否再也无法「回归正常」了?
做好心理准备,接受迎面而来的每个阶段
根据库伯乐.罗斯(Kubler-Ross)的悲伤五阶段理论,人们在面对悲伤或灾难性的冲击事件时,常有一段复杂且类似的心理变化进程:
第一阶段──否认/隔离(Denial & Isolation)
因为无法面对残酷的事实,所以选择性地先逃避,「这不可能是真的!」、「一定是搞错了,不可能会是我!」、「我不相信!老天爷在开玩笑吧!」于是,很多人心中不断地冒出各种「不会是自己」的声音,藉由就诊更多的医师,来证明一定是哪里出错了!
第二阶段──愤怒(Anger)
当事实摆在眼前难以否认之后,则会开始接收痛苦的情绪,挫折、烦躁、生气、愤怒等,可能因着负面的情绪而怨天尤人,也可能会对自己生气。愤怒的情绪袭卷而来,也可能会自责、引发家人关系的冲突,这些并不容易在我们的文化底下被接纳,若彼此能多理解这个心理变化的进程,则会知道正因为心里承受着太大的痛苦,感觉到愤怒和生气是很正常的悲伤反应阶段。
第三阶段──讨价还价(Bargaining)
当愤怒过后,有些人展现出讨价还价的样貌,向上天祈求,例如求神问卜;这段期间会特别轻易受到对病情可能有所好转的偏方跟传闻影响;或改变一些生活行为,例如吃素、有机饮食等,试图透过一些努力来祈求结果可以不一样。
第四阶段──沮丧(Depression)
但是当我们讨价还价一段时间也无用,痛苦的感受会再次袭来,这次「失去健康」的体会更为深刻明显,因而意志消沉,变得沮丧、忧郁,甚至失去希望感。有些人不太想出门、抗拒家人亲友的关心,甚至不接受治疗,这对自己或对家人都是一段难熬的历程。
第五阶段──接受(Acceptance)
然而,我们的情绪不会总是在低谷,情绪总是起起落落,即使在低落的情绪中,仍然能同时感受到好笑、好玩的正面心情,即便感觉沮丧,生活中的一点小事,一样能令人感觉到幸福,千万不要以为生病了就只会剩下负面的情绪,而把自己困在悲伤失落之中。学习在沮丧和失落之中,觉察感受喜悦、小确幸;接纳自己的各种状态,心情自然变得较为冷静和稳定,而后就会进展到第五个接受的阶段。
虽然这五个阶段感受的顺序、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并非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模一样的历程,但透过了解这五个阶段,可以帮助自己或家人检视目前的状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更多一份接纳,那么要进展到接受阶段,便不是难事。
接纳负面情绪,它会自然流动而离开
负面情绪很吊诡,大家都不喜欢负面的感觉,但负面情绪并没有错,其来有自。在面对癌症的过程中,恐惧和担忧更是如影随形,是极为自然和正常的情绪,当我们来来回回陷入负面情绪的状态中,我们需要时不时告诉自己并不奇怪,无须内疚或批评自己的情绪状态。如果你深信且认清负面情绪只是自然的流动状态,那当恐惧、悲伤袭来,你会知道,几次深呼吸、体验和感觉,并宣泄它,它又会流动而离开。
当我们接纳自己反覆陷入负面情绪的状态之中,任其流动(这并不代表不难受,而是我们依旧会感觉难受和不舒服,只是相信它会自然流动再次离开),也可以学习去与负面情绪对话,分析背后真正的焦虑原因。举例来说,当我们感觉害怕时,可能是害怕恶化或复发带来需要承受的后果,例如疼痛、再治疗、依赖他人帮助、担心子女……;也可能有像是「我不会变好了」、「我好没用造成别人负担」、「那个方法一定没效」的非理性信念。
当我们愿意正视负面情绪,并能进一步思考更细致的情绪故事,或许当它再次来袭可以不那么令人困扰,甚至除了静观流动面对情绪的方式之外,可以去调整非理性信念,也因为厘清了一些思绪和细节,则有方向性的和家人或医生进行疾病,甚至疗程的讨论。最后,在生活中持续实践任何我们喜好的事物和活动,能带给我们放松的方法,也有助于我们稳定情绪。
以下四点为正视负面情绪找到出口的策略:
1、正念静观流动
2、检视非理性信念
3、分析焦虑源并沟通讨论
4、进行喜好和放松的活动
外观、角色的转变,该如何面对与调适?
面对癌症治疗,不单纯只是处理疾病本身而已,治疗的副作用或身体外观的改变皆是考验,并且是在生活日常中不断地提醒着我们,像是体力不如过往、疲倦感、睡眠困扰、掉发等,仿佛提醒着「哪里又不一样了」、「我真的是一个病人了」,同时也担忧「会不会恶化」。
癌症治疗后,身体外观的改变,有时令人难以隐瞒病情,除了担心他人眼光,还得逐一解释时更让人感到困扰。身体外观也是自我认同的重要部分,自己在短时间内正发生改变,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却有着陌生感受,担心与孩子或伴侣一起出现在公众场合、走在路上巧遇熟人会想遮掩自己,装作不认识,这其实是非常失落的历程。
但同时终于有机会反思看看「关于自己」,长久以来背负着很多「角色」的自己:「一直以来我是一位母亲、父亲、儿女、兄弟姐妹、朋友、律师、我的职业……。身体外观的改变对我这些角色会有什么影响吗?我除了是这些角色之外,我又是谁?我可以只是我自己吗?
在我的会谈经验中,发现许多癌友有「无法做自己」的共通点,长期习惯压抑、忽视自己的需求,忘了爱自己,将照顾他人、满足他人的需求摆在第一顺位,「因为我是妈妈啊……」、「我身为儿子……」、「在工作中不就得像这个样子,不然同事会……」,被诸多角色压得喘不过气,这些压力正是伤害我们身体免疫力的危险因素。
养成爱自己的习惯,不要让癌症占据生活的全部
我们有许多美好的特质是与身体外观无关的;我们做过许多有意义的事,也并非因为我是什么角色而做,那单纯就是「我」而做的;一本书,时间久了封面会损旧,但是内容故事仍然相同。不要因为外观而失去自信,也不要因为外观而失去爱美的渴望,无论外表看起来如何,都要踏出爱自己的行动。你不只是癌症病人,生活里还有很多其它的面向,等着你去发现这些美好,不要让癌症占据生活的全部。
如果你愿意,一起尝试以下几件事吧!
大方对家人或朋友说出自己的一个需求。选一件让你感觉更有力量的物品,也许是一件衣服、一顶帽子,或一支手表、香水、饰品等,穿戴上它。独自或找合适的旅伴一起去做、去享受一项你喜欢的活动,不论是一场散步、一个聚会、按摩、看剧、烹饪都可以。
每一天都当作重新开始,把握当下不留遗憾
还记得,当我重新翻阅从小到大的所有笔记和日记,一边哭一边笑着看完,虽然非常不舍,最后还是丢掉了,整理后却有一种平静和轻松的快感,仿佛重生之感。「因为舍弃,才会知道为何留下。」断舍离后,更清楚知道什么对我更为重要,甚至和家人朋友分享我的感动。这样的感受,意外地也与一位经历安宁疗护两千八百名病患的日本安宁医师。
所提出不留遗憾的四项要点「不自我否定、无论何时都勇于新尝试、坦然和重要他人表达内心感受、把握当下好好度过每一天」不谋而合,现在我也将这四要点分享给你,找出对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东西,把每一天都当作重新开始,把握当下,不留遗憾。